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习新时代
元首外交丨从习主席对非理念读懂中非命运与共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2-20 15:56:51 打印 字号: | |

非洲联盟第36届首脑会议(第36届非盟峰会)18日在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开幕。习近平主席致电峰会,向非洲国家和人民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主席在贺电中说,中非合作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走在国际对非合作前列。我愿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一道,进一步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友好源远流长。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历史使命把中国和非洲紧紧联系在一起。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领中非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先后宣布对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双方在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等多领域合作硕果累累,彰显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高水平发展。

四通八达,促进联通发展

“走快速路太方便了!过去从机场开到市区要2个小时,遇到堵车更久,现在只要20分钟。”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出租车司机约翰·安迪戈说。

安迪戈提到的这条快速路,由中国企业投资开发和建设,去年7月底正式投入运营。快速路途经内罗毕中央商务区、国家体育场、议会大厦、总统府,连接内罗毕市区与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全长27.1公里,今年2月初,累计通行车次已突破1000万。

“要发展就必须要建设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肯尼亚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昆古·恩敦古说,内罗毕快速路大大缓解了道路拥堵,显著降低物流和民众通勤成本,在当地深受好评。

车辆行驶在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上,这条快速路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和建设运营。


在本届非盟峰会上,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加快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然而,长期以来,非洲一些地区的道路、桥梁、港口、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仍不完备,已成为非洲国家加强经贸往来的主要障碍。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中非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在非洲修建了超过6000公里的铁路、6000公里的公路、近20个港口、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

今年1月底,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举行开港运营仪式。这个西非第一大深水港,预计将创造近3600亿美元的总体经济效益和17万个工作岗位。可以预见,项目投运将为尼日利亚经济发展打开新局面。

赞比亚大学工程学专家丹尼斯·姆瓦巴说,中国的帮助使非洲互联互通、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极大促进非洲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经济一体化,为非洲国家带来工业化发展机遇。

言出必行,筑牢健康屏障

高级工程师埃内图·弗雷德在非盟委员会工作了14年。他说,非洲疾控中心总部落成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高兴的记忆”。

今年1月11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南郊,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附近车水马龙,非盟会旗和中国国旗在蓝天白云下迎风飘展,印有“中非友谊长存”的横幅高挂在总部大楼外。当天,中国援非盟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一期)项目举行了竣工仪式。

这个习近平主席亲自关心、亲自推动建设的中非合作旗舰项目,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速度意义重大。

“项目投入使用后,将更好地守护非洲民众的生命健康。”弗雷德说,十多年来,他亲历了中方援建的非盟总部的落成,又见证了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竣工,“中国对非洲的支持一如既往,言出必行。”

新近竣工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一期)。


自1963年中国向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以来,中国援非医疗队的足迹遍及广袤的非洲大地。在2014年西非各国抗击埃博拉时,中国派出上千名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逆行出征,同当地民众一起迎战病魔。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和非洲相互声援、并肩战斗。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非洲送来宝贵支持;非洲出现疫情后,中国率先驰援,和非洲人民一同筑起守卫生命的“健康屏障”。

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并将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中非团结抗疫合作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推动弥合“免疫鸿沟”。

2021年,在给第34届非盟峰会的贺电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非双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相互支持、共克时艰,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成功举办,中非各领域合作持续推进,双方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向全世界展现了中非关系的高水平。

卫生健康合作是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接连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和“九大工程”。中国持续派遣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援建非洲疾控中心、建设数十个专科中心、同非洲多国开展对口合作机制。非盟委员会副主席莫妮克·恩桑扎巴甘瓦说,非中医疗合作成就斐然,是中国言出必行“生动而鲜明的例证”。

“从承诺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率先惠及非洲国家,到宣布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提前开工并顺利竣工,事实一次次证明中国重信守诺。”尼日利亚国际关系专家、尼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说。

授人以渔,培育发展之基

“因为中国,我们才有机会上学;因为中国,我们才有机会操作这些农机设备。”亚巴西农业职业技术中学学生小穆迪纳说。

由中方援建的亚巴西农业职业技术中学是喀麦隆第一所农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4公顷,另有78公顷的配套教学用地,行政楼、教学楼、多媒体中心、实验室和养殖场等一应俱全。中方还向学校捐赠拖拉机、挖掘机、小鸡孵化器和锅炉等教学用具。

该校主要教授农作物种植、禽畜饲养、农产品加工、农机设备维护等课程,自2017年开校以来,已为喀麦隆培养了约500名农业技术人员。“中学传授农业技术、培养专业人才,解决了就业问题。我衷心希望喀中教育合作越办越好。”亚巴西大区区长让·米拉博·埃巴说。

中方援建的喀麦隆亚巴西农业职业技术中学里,学生们在上拖拉机实践课。


有研究显示,到2030年,全球约四成青年人口将来自非洲,青年将成为促进非洲和平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非洲国家迫切希望加强人才培养,增加就业岗位,释放人口红利。

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将“能力建设”纳入“九项工程”。中国将为非洲援助新建或升级10所学校,邀请1万名非洲高端人才参加研修研讨活动。中国还将继续同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鼓励在非中国企业为当地提供不少于80万个就业岗位。

自2019年3月非洲首家鲁班工坊落地吉布提,中国已在非洲建成十余所鲁班工坊,促进了非洲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受到普遍好评。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说,中非能力建设合作将中方优势与非洲人力资源禀赋相结合,促进提升非洲教育水平,培养大量当地需要的人才。

如今,越来越多非洲青年来到中国留学和进修,将电商扶贫、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创新做法带回家乡。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信心。”来自刚果(布)的留学生查尔斯说。查尔斯目前就读于山西大学,他决心学成后回国建设家乡,“希望我的同胞们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距离虽远心相近,岁月迁移情更亲。展望未来,在中非领导人共同引领和推动下,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必将前程似锦,为促进南南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注入蓬勃力量。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思瑶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