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宋庆国,大头大嘴大眼睛,审起案子来眼睛倍儿亮,明察秋毫,大脑瓜儿转起来特别好使,逻辑准确,思路清晰,最重要的是那张大嘴,能把案件事实说得清清楚楚,法理讲得明明白白,判决搞得公公正正,他连续三年结案数、结案率名列秦皇岛法院系统第一名。他嘴上常挂着一句话:“我能行,我可以做得更好,我凭啥不优秀?”他骨子里透着一个字:“争”。
拜师学“艺”
宋庆国2005年从部队转业,一头扎进了海港区人民法院这个秦皇岛市主城区基层法院。这个法院案件多,对于一心想当优秀法官的庆国来说,就是个大大的训练场。
到法院后,才大专文凭的宋庆国遇上了当法官要通过司法考试的考验。这难不住他,他当年就报考了本科自考,三年拿下本科文凭,接着又报名参加司法考试,且一次性以380分的高分拿下了司法考试。
2010年初,宋庆国由办公室副主任调入民二庭任副庭长,他除了自己摸索外,还专门拜当时已退休被返聘回法院的刘德强法官为师。这位“法律专家”当初并没看上他,但架不住宋庆国死缠烂打诚心拜师,最终收他当了弟子。
宋庆国的水平提高很快。有一天,商事庭有一名法官因一桩案子请教“刘专家”。当时,宋庆国在座,师傅让他先说。他快人快语分析了一番。话语一出,那名法官茅塞顿开,师傅对他也刮目相看,说他“出师了”。
“技艺”精湛
经过几年的积淀,宋庆国进入成熟期。2013年,他审的案件数达到了894件,审结870件,结案率达93.96%,不仅列区法院第一,而且在全市法院也排名第一。当年,他就立了个三等功,并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宋庆国审的案子当中数量最多的是物业纠纷,占58%。因为数量多,宋庆国根据业主一般晚上或节假日在家的规律,带着书记员小丁亲自上门送达,有的案件在当事人家门口就调解成功,直接付款、结案。他经常一天安排开8个庭,上下午各4个。为了完成开庭任务,他组织办案组,制定出了快送达、快开庭、快审结的“三快”办法。为提升审判效率,他的上班时间全部用于调解、开庭,写判决书的事全部留在了晚上和节假日,有时要写到深夜。
宋庆国的审判能力和素质得到许多人的认可,绝不是偶然的。2015年11月,某建筑公司和一电气公司因建设施工合同未完成也未结算,建筑公司将电气公司告上法庭,被告方提出反诉。接手案件后,庆国连续几天翻阅海量法律书籍,发现对于没干完的“包死价”工程结算,法律没有规定,司法解释也没有规定。于是,宋庆国遵循民法的公平原则,对建筑公司已完成的部分按全部工程所占比例乘以“包死价”来结算,并向对方公司支付一定违约金。判决后,双方无异议,均服判履行。在宋庆国的心里,公平公正就是效率,没有反复就是效率。
为了老百姓的口碑
宋庆国审案这些年,不仅没有涉案上访事件发生,连封举报信都没有过。他从不接受当事人和其他人的礼物、吃请,不办金钱案、人情案,因为他认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参加法院工作11年来,他以执着的追求、朴实的作风、公正的理念诠释着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一次,宋庆国主审某集团公司经济纠纷案,该集团总经理带着律师来到他的办公室,借反映案情之机将装有一万元现金的信封“遗忘”在茶几上。宋庆国发现后,连想都没想,即刻叫回律师将“信封”退还。该案公正审结后,该公司总经理出于敬佩和感激,多次想请他“坐坐”,都被他婉言谢绝。办案多年,宋庆国审结各类民事案件1700多件,从未有当事人的廉政投诉。
青龙县一个农民上了人身保险,后眼睛失明。保险公司据诊断书日期认为失明时间不在保险期内,故不赔。为真正查明事实,庆国到青龙农民治眼的医院实地调查,发现老人有眼病的时间在保险期内,而诊断书出来过了保险期。据此,庆国判决保险公司赔付老人3.8万元,保险公司没有上诉。
在某银行诉刘某银行卡纠纷一案中,在经过邮寄和电话等方式均未送达后,庆国驾车与书记员直接上门送达。看到刘某母亲病重在家,刘某长期在外打工刚回家并有和解的意愿,宋庆国立即买了米、油、鸡蛋等看望刘某的母亲。原告和刘某都深受感动,握着宋庆国的手直说:“这才是人民的好法官,爱民的好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