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建工作
坚守党员干部“本真” 自觉从严正心修身
市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赵爱彬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06-24 16:00:23 打印 字号: | |

     按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要求,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本书,深受教育和启示,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三严三实”作为共产党员“质”的规定性,也是党员干部的“本真”。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自觉把“三严三实”做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则和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下面我结合学习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讲政治让我们不迷失方向。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追求高尚的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基础上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以焦裕禄、邹碧华为榜样,立足本职,勤勉敬业,做工作中的“踏实人”

    我一直信奉习总书记讲的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的指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律己从严才能让人信服,要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攀比、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担当。牢记宗旨观念,要学习焦裕禄“心中想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立足本职,努力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习总书记还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作为一名法官,踏实的工作作风就是办好每一个案件,力争经手的每一起案件都心里踏实,做到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结合自己分管的民事审判工作,我认为要注意处理好质量、效率和稳定的关系。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纠纷以不同形式涌入法院,要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以赢得当事人的信任。虽然在民事诉讼注重证据规则,但鉴于现在当事人的法律认知能力不强,法官要加强庭上指导,宣传法律知识,不能一味地就案办案,只讲法律效果,而不注重客观事实。我个人比较推崇“马锡五”审判方式,涉及到相邻纠纷、宅基地纠纷、邻里纠纷的,我都要求到现场实地勘察或走访基层组织,了解真实情况,对一些情绪激烈的案件要联合当地政府共同进行化解,不简单适用证据规则,以期解决实际问题,妥善化解矛盾,更让老百姓信服,以达到卫彦明院长讲的“公认”。人说法官是“刀尖上的舞者”,说明法官职业有风险,那么如何避免风险?我认为,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办案,不能有任何懈怠,争取零差错。作为二审法院,具有对下指导、统一裁判尺度的责任。对热点问题和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对发改案件坚持沟通制,明确发还意见,严把质量关。最后,要服务保障大局。周强院长指出过,司法是适用法律的活动,是履行国家职能、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方式,是党和国家大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才能实现司法的价值和功能。要积极推进和指导“法官进社区”活动和“一乡一庭”建设,发挥好六大职能作用,做好关口前移工作,坚持能动司法,队审判中发现的社会共性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

    三、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内外兼修,做生活中的“好学人”

     习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要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再实践。人的一生离不开学习,法官更是要用法律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才能适应时代的新要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打铁还得自身硬”,坚持正确是非观,敬畏手中的权力,树立底线思维,严格规范自己的业外活动,守纪律,懂规矩,凡事出于公心,对人要坦诚豁达,成为让领导放心、干警愿意交心的好干部,按习总书记要求努力做到的“忠诚、干净、担当”。

责任编辑:河北省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