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解释三》发布并实施已经两年有余,该解释对于离婚案中的房子、票子、孩子等判定问题给出了详解,被网友评价为“《离婚法》”。近日,记者对我市离婚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离婚率持续攀升,民政部门反映冲动离婚的情况大量存在,主审离婚案件的法官认为,离婚案70%以上以调解方式结案,《婚姻法解释三》并没有太强的实操性。
的确,离婚掺杂了经济、情感、文化等太多的问题,单凭一场官司能够解决的矛盾微乎其微。而作为社会基本单位家庭的不稳定必然给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如何控制持续升温的离婚率,值得全社会关注和思考,尤其是我们的立法部门,也许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更多地促合,而不是如何公平地判离。
现实之一:诉讼协议都升温
据国家民政部门统计,1980年中国离婚对数为34.1万对,1990年为80万对,2000年为121万对,2005年为161.3万对,2011年则超过211万对。2010年至2011年,北京市离婚率从39%增到40.2%,上海从38%提高到44%。离婚率持续升温,我国的婚姻状况从30年前的超稳定型阶段进入动荡时期,“白头偕老”对于很多夫妻变成了美丽的肥皂泡。
据我市海港区民政局统计,全区的离婚数量从2009年的1830对增加到2012年的2164对,今年上半年已达1245件。
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海港法院和卢龙县人民法院2011年到2013年的离婚诉讼案件做了统计。海港法院2011年离婚案件占全部案件总数的13.15%,2013年上半年上升了2.37%;卢龙县人民法院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自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从28.38%增加到34.34%,上升比例超过了我市的主城区海港区。
现实之二:协议离婚没人劝
据海港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离婚者中80后、90后居多,冲动离婚者大有人在,甚至有今天离婚明天复婚的情况,离婚的原因也多为家庭琐事。卢龙县民政局的统计数据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的复婚率呈上升趋势,从19.79%上升到23.68%。这个数据恰好能够从一个侧面印证冲动离婚的情况广泛存在。
采访当天,一对年近70的老夫妇拿着各种证件走进了离婚登记室。工作人员边审查证件边问:“都过了半辈子了,为啥还走这一步呀?”坐在对面的大娘回答说:“他打麻将,天天打,我受不了。”工作人员看看旁边的大爷,又看看大娘,再问:“打麻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受不了。”还没等工作人员说完,大娘就打断了她的话。工作人员便低头工作了。不到一刻钟,两位老人就填好了工作人员要求填写的表格,工作人员核对后让两位老人重新拍一下标准照,半个小时后,盖着钢印的离婚证就递到了他们的手中。另一对年轻夫妇因为拿的证件不全回家后返回,工作人员负责地问道:“你们考虑好了吗?”男方没有回答,女方低垂着眼帘说:“他说离就离呗!”完全是一种赌气的音调。工作人员再次强调:“离婚非儿戏,希望你们考虑好。”“他说的,我没法儿。”女方如此回答。工作人员无语,开始为双方办理离婚手续。
来民政局办理离婚的人一般不听劝,如果有时间他们会多问两句,但是基本没有收效。因为大多数人来时情绪都不好,掌握不好口气还会引来非议,所以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选择沉默。
现实之三:诉讼离婚劝不动
卢龙县人民法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法院诉讼离婚率分别为47.91%、54.43%和55.32%,也就是说,只要是到了法院的案子,即便是从庭前调解到庭后调解多了几道调解程序,也有50%左右的夫妻一定会离。
在离婚危机中,因为房子、老子、票子、孩子等问题协商不下的夫妻只能通过法院诉讼解除婚约。据曾经在民政部门工作过的法官反映,很多到民政局办理离婚的夫妻往往会因为极小的矛盾协商不妥就转去法院。有一次,一对夫妇因为办理离婚的手续费由谁出而争吵起来,相持不下,两个人决定去法院诉讼离婚。诉讼离婚相对于协议离婚的程序要复杂得多,不但要书写申请,还要按照法定程序出庭,经由法官审理后出具判决。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社会矛盾,对于离婚案件,法院都会组织当事人进行庭前、庭中、庭后调解,通过调解,有一部分因为冲动做出离婚决定的当事人会选择撤诉,一部分会选择和解判决,但仍然有一半的人坚持己见,不得不判。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打官司往往是不得已的选择,是解决矛盾的最后手段。所以一旦对簿公堂,就等于撕破了脸,很多人坚持诉讼就为了争一口气,有人甚至为了面子坚持离婚。卢龙县人民法院曾经审理一起离婚案,当事人在解释离婚原因时居然振振有词地讲:“我的哥们儿都离了婚,我不离显得多没本事?围着老婆转让我哥们儿看不起!”
有的诉讼案件由夫妻俩的事儿演变成了两个家庭的官司。海港法庭审理过这样一起案子。在庭审现场,女方的妈妈一直大声喊叫:“离婚!必须离婚!马上离婚!”从头到尾,小两口儿几乎没有说话,这位妈妈却一直滔滔不绝,数落女婿的种种不是,但是法官听到的却又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作为女方的委托代理人,这位妈妈态度非常坚决。法官问当事人双方是否同意离婚时,两个年轻人表示同意,但是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法官见状并没有出具离婚调解书,而是暂时休庭,希望在这期间,这位丈母娘能回心转意,但是小两口儿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婚。据长期处理离婚案件的法官讲,现在几乎每对诉讼离婚的小夫妻都会带着“亲友团”,长辈们的干涉使原本只是一些家庭琐事的矛盾闹得越来越大,最终无法调和。
还有一部分劝不动的离婚案件属于一方愿意离,一方不愿离的情况。这样的案件判决往往会给不愿意离的一方造成心理伤害,形成潜在的社会矛盾,对社会和谐构成威胁。
协议离婚没人劝,诉讼离婚劝不动,天天向上的离婚率增加了我们追求和谐的障碍。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我们要努力探寻经营幸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