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近日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六项措施的典型案例,用严肃的查处表明人民法院从严治院、改进作风的决心。
这六起典型案例,读后让人痛心。在中央三令五申“打老虎、拍苍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力落实八项规定”的一片呼声中,个别法院个别法官仍然执迷不悟,实是为司法抹黑。
由这些案例看出,在主流向好的大前提下,我们这支队伍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法官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仍然乱吃乱喝乱招待,仍然公车私用,仍然麻痹大意,工作不负责任。有的法官司法作风不正,工作方法简单,少数案件还存在程序不规范、审理超期限、文书不严谨等诸多问题;极少数法官甚至司法不廉,贪赃枉法,徇私舞弊,造成恶劣影响。
作风正,方能司法正。公正司法是法治的灵魂,好作风是提升司法公信的关键。一支被“冷硬横推”、“吃拿卡要”、“庸懒散奢”之风缠身的队伍,注定是没有战斗力的,注定不能令党和人民满意。
法院干警如何实现公正公信?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来概括,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端正作风的目标和方向。
要从一点一滴中强化司法为民、服务群众的理念。增强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不是空喊的口号,是实实在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法院干警只有真正将为民二字落实到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各个琐碎的法律环节,真正从诉讼程序上方便群众,从实体上公平公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注重文明司法,遵守司法礼仪,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戒除“庸、懒、散、空、玩、奢”,作风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要从一言一行强化依法办案、规范司法的意识。要使人民群众信服法律,司法者必须首先牢固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理念,规范法律适用,严格裁判标准,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审限规定,自觉遵守法官行为规范,依法保护所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益,坚决防止审判执行中的不作为、乱作为,避免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一次作风违纪,一次司法腐败错案,其危害远甚于千百次有效的司法努力,每一位法院干警必须牢记这一点。
从一举一动强化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作风。有无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是衡量一位法院干警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每一位法院工作人员只有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树立对司法事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严谨、高效地做好审判执行各个环节的工作,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办案拖沓、工作马虎等问题,杜绝庭审中的随意行为和裁判文书的低级错误,让诉讼法和实体法中的法律规定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真正做到司法惠民。
自身不正,焉能正人,廉洁司法的底线不能失守。人民法院是整个社会矛盾和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法治责任重于泰山。法官之廉洁关乎依法治国之成败。全体法院干警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防线,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法官职业道德准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廉洁司法的制度规定,确保正确行使审判权,防止对当事人“吃拿卡要”和办“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等司法不廉行为。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必须在心中架起“高压线”,筑牢“防火墙”。
法院司法作风教育,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重在常抓不懈,贵在持之以恒。作风建设,实质是构筑司法文明。各级人民法院一定要坚定从严治院、改进作风的决心和信心,以好作风为榜样,以坏作风为警戒,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精心组织,集思广益,采取多种形式,全力推进法院作风教育活动。要结合查案和通报,查找管理漏洞和工作薄弱环节,加强建章立制,积极推动作风转变的长效机制建设。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结拼搏,共同努力,建设一支作风硬、素质高、公信力强、人民群众拥护的法院队伍,实现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中国梦”为期不远!
这六起典型案例,读后让人痛心。在中央三令五申“打老虎、拍苍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力落实八项规定”的一片呼声中,个别法院个别法官仍然执迷不悟,实是为司法抹黑。
由这些案例看出,在主流向好的大前提下,我们这支队伍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法官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仍然乱吃乱喝乱招待,仍然公车私用,仍然麻痹大意,工作不负责任。有的法官司法作风不正,工作方法简单,少数案件还存在程序不规范、审理超期限、文书不严谨等诸多问题;极少数法官甚至司法不廉,贪赃枉法,徇私舞弊,造成恶劣影响。
作风正,方能司法正。公正司法是法治的灵魂,好作风是提升司法公信的关键。一支被“冷硬横推”、“吃拿卡要”、“庸懒散奢”之风缠身的队伍,注定是没有战斗力的,注定不能令党和人民满意。
法院干警如何实现公正公信?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来概括,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端正作风的目标和方向。
要从一点一滴中强化司法为民、服务群众的理念。增强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不是空喊的口号,是实实在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法院干警只有真正将为民二字落实到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各个琐碎的法律环节,真正从诉讼程序上方便群众,从实体上公平公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注重文明司法,遵守司法礼仪,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戒除“庸、懒、散、空、玩、奢”,作风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要从一言一行强化依法办案、规范司法的意识。要使人民群众信服法律,司法者必须首先牢固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理念,规范法律适用,严格裁判标准,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审限规定,自觉遵守法官行为规范,依法保护所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益,坚决防止审判执行中的不作为、乱作为,避免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一次作风违纪,一次司法腐败错案,其危害远甚于千百次有效的司法努力,每一位法院干警必须牢记这一点。
从一举一动强化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作风。有无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是衡量一位法院干警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每一位法院工作人员只有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树立对司法事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严谨、高效地做好审判执行各个环节的工作,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办案拖沓、工作马虎等问题,杜绝庭审中的随意行为和裁判文书的低级错误,让诉讼法和实体法中的法律规定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真正做到司法惠民。
自身不正,焉能正人,廉洁司法的底线不能失守。人民法院是整个社会矛盾和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法治责任重于泰山。法官之廉洁关乎依法治国之成败。全体法院干警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防线,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法官职业道德准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廉洁司法的制度规定,确保正确行使审判权,防止对当事人“吃拿卡要”和办“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等司法不廉行为。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必须在心中架起“高压线”,筑牢“防火墙”。
法院司法作风教育,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重在常抓不懈,贵在持之以恒。作风建设,实质是构筑司法文明。各级人民法院一定要坚定从严治院、改进作风的决心和信心,以好作风为榜样,以坏作风为警戒,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精心组织,集思广益,采取多种形式,全力推进法院作风教育活动。要结合查案和通报,查找管理漏洞和工作薄弱环节,加强建章立制,积极推动作风转变的长效机制建设。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结拼搏,共同努力,建设一支作风硬、素质高、公信力强、人民群众拥护的法院队伍,实现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中国梦”为期不远!